焦慮人生的解藥,竟在古詩中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生好時節。」

前不久讀到這首具有禪味的詩偈時,赫然發現它和現今針對焦慮症的一種心理療法,巧妙地不謀而合。

焦慮的來源及成因很多,在腦神經層面的機制有跡可循,但我們不在此討論。就較常見的行為模式來說,多是不自覺地一直想著一些還沒發生的事情,並且反覆陷於負面發生的可能性。比如說覺得自己明天的考試一定會考爛;老闆一定會不滿意我交出的工作成果;孩子的學習太差,前途一片黑暗;在過馬路時總是很緊張,覺得隨時可能被車子撞到。

解除焦慮症狀的作法當中,有一個很簡單的日常練習,叫做 Mindfulness ,中文稱作「正念」。所謂 Mindfulness,就是把你的注意力從頭腦裡那些繁雜瑣碎的思慮中移轉開來,與其去關注那些還沒發生的未來之事,不如好好專注於現在可以真實感受到的、觸手可及的東西。打開你的五感知覺,與此刻身邊的人、事、物作連接:用眼睛去觀察身邊的微小事物,尋找那些被你忽視的美好存在及美麗的色彩;用耳朵去認真傾聽,周遭有哪些不同的聲音,它們在訴說著什麼樣的訊息;用鼻子去發現空氣中飄著什麼味道,透露著哪些不同的活動;用手或腳去觸摸質感的粗細、軟硬、聯想;用身體去感受溫度、速度、以及與物體之間的位置及相對關係。

Mindfulness 其實就是把那些與我們本人目前無關的事物,例如將來的事,或別人會影響我的事,那些數據,那些策略,那些計畫,統統都暫時放下,把注意力轉回到我們自身最單純的感受,去真實體會我們的身體正在經驗什麼,而不是忽略它。現代人因為生活越來越複雜,有太多外在的東西時時刻刻在分散我們的注意力,要去處理,因此我們變得越來越不知道如何活在當下。焦慮症是一種精神官能症,是一種身心失調。正因為我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態是息息相關的,所以精神壓力會造成生理上的症狀,同樣地,我們也可以逆著方向來操作,就是藉由主動在我們的身體層面來放鬆,來主導,而讓紛亂的思緒暫時退到一邊去休息。

其實 Mindfulness 療法本來就源自於宗教冥想相關的實踐。在過去幾十年,因為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它可以幫助降低壓力,而且在腦神經科學領域也的確可以找到解釋,所以漸漸被接納,成為心理療法之一。

在這首禪詩裡,它很簡單地描述春夏秋冬不同的景致,這些是我們在知識上或意識上都知道的。但它真正的意思是說,在每一個季節(時刻),我們應該用整個人,包括身體感官和心靈,一起去體會,浸淫其中。在這樣做的同時,閒雜事自然就會被暫時拋開,我們就可以享受一段美好的時光。因此不管是任何時刻,任何季節,都可以因為我們主觀及主動的轉化,而變成人生當中的好時節。

活在當下,既是一種實用的技巧,也是一種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