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軟體工程師到職涯諮詢師】第四集

<夢想與勇氣>
沒有上班的那幾年,在我身邊會陸續聽到一些朋友或過去同事對於職涯的不滿、困惑、以及掙扎,尤其以跟我一樣,在亞洲的升學主義文化下長大的人居多。我們這種在看重群體意識的社會下長大的人,從小就習慣聽從父母及社會觀點作為自己人生的指導原則,而缺乏對自我的探索及認知。因此我總是很自然地把我自己的親身體會與心得分享給他們。在這個過程中,我可以感受到他人獲得了我的幫助,所帶給我的喜悅與成就感。
從 MBTI 自我認識的結果,我已經意識到自己的諮商師型的人格特質:善於聆聽、產生信任、給人引導。因此在開始免費為別人做職涯諮詢的時候,一邊試水溫,一邊更加確認這是我想做的事情。它不但結合我天性的強項,也沒有浪費掉我十幾年在企業內的豐富工作經驗,結合兩者,我可以提供別人更廣闊的視野與更真實的建議。
我是一個期許自己一直持續學習成長的人。對於人生下半場的職涯,我漸漸聚焦,想作一個幫助別人在職涯道路上更快樂、更成功發展的諮商師及心理專家。對於要做到這件事,我覺得單單拿到一些證照是不夠的,我渴望更紮實的知識與訓練。我的內心開始有個聲音說:我想去唸書,成為一個正規的心理學博士。那時候我已經40歲了,從許多現實條件來看,不論是財務、年紀、母職的責任、體力等各方面,其實都是充滿挑戰、困難重重的。
所以我不太好意思告訴別人自己內心的這個想法,因為覺得一定會被別人嘲笑,沒有人會支持我的。可是這個聲音是如此的清晰,也越來越大聲,讓我無法忽視。有一天,在一個與教會的姊妹淘一起聚會的時候,我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的這個想法,只是試探性的,並不期待會得到認可。結果出乎我意料,這群好姐妹們都抱持著正面鼓勵的態度,支持我去跨出這一步,實現我的夢想。她們全都帶著笑臉與信心.相信我一定可以辦得到!
我還清楚記得那一天自己的心情有多麼的激動。回到家之後,內心的那股感動澎湃依然讓我心跳不已,熱淚盈眶。我切身體會到追尋夢想是需要勇氣的,而且別人對於這個勇氣的支持,具有多麼大的能量,讓我在接下來的幾年可以繼續燃燒。
之後我開始行動,搜尋各個可能性較高的學校(必須是在我居住的地方可通勤的範圍,因為我不可能搬家),認真了解入學的條件並展開申請的過程。
在我孩子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我也進入了博士生的第一年。那年我42歲。
不得不承認,中年回頭唸書,面對非常吃重的課業,而且是唸一個全新的領域,有大量的閱讀、報告、與寫作,對一個40幾歲而且還要照顧正在上小學的小孩的中年婦女來說,那個壓力不用我再多形容,大家應該可以想像得到。然而除了體力的負荷超載之外,唸書學習新知的過程我其實是非常享受的。而且因為我不同的背景,長年理工科的訓練,非常邏輯的頭腦及表達力,以及十幾年的工作經驗,讓我在每一個課堂上都表現出色,思考的深度跟廣度往往是年輕學生望塵莫及的,深受老師們的讚賞。
念博士的那幾年,因為奔波與疲勞,對我的身體健康有明顯程度的消耗。常常上完課回到家已是半夜,而我第一件事,總是帶著疲憊的身心,先來到孩子的床前,端詳著他熟睡的面孔,與自己的內疚感做一番掙扎。然後第二天仍然繼續……
我在心裡告訴自己,我要用最快的速度拿到博士學位,因為我要縮短這個時間,早點進入下一個更自由的階段。我在博士的前兩年就一直在為我的博士論文做準備,修訂好我的研究主題,且積極的收集資料。考資格考的時候,我是系上那一屆唯一一個一次性所有科目、所有老師全部無異議過關,不需要再重審或修改的人。雖然英語非我的母語,我也是第一次受到人文社會學科的寫作訓練,但我所有的寫作都受到老師們極高的評價,甚至要我去指導那些美國人我的思考及寫作方法。第三年我立即著手展開我的研究(關於性格特質與職場環境之間的關聯),一年後就完成我的博士論文。
當我要申請答辯及提早畢業時,我的指導教授很為難的說:「我們學校從來沒有人用這麼快的速度(三年半)就畢業的,你是打破紀錄的第一個。」
除了源於 INFJ 一旦找到意義,下定決心,就全力以赴的特質之外,我也要感謝得自父親的自律的好習慣,在時間管理及達成目標上,我很有效率,也充滿遠見及毅力。
我並不認為每一個人都要選擇跟我走一樣的路,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你可能遇到的跟我是不一樣的情況,跟我是不同類型的人,具有不同的人格特質跟優勢,所以去複製別人的路是沒有意義的。
但有一個結論是共同的。親身走過這一段,外表看似光鮮,內心卻是經過無數崎嶇的轉折,以及一再克服困難與壓力的力量,我會很確定地告訴你:
「人類不是因為夢想而偉大,而是因為有去追尋夢想的勇氣及行動而偉大。」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