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生氣了,因為。。。。

《取自十幾年前的教養日誌》

在朋友家 play date,有許多年齡相近(學齡前)的小朋友在一起玩耍,媽媽們則可以輕鬆一下聊聊天。這種年齡的小孩子在一起,搶玩具是天天發生的事,即使家長們不斷教導他們「要分享」,「要輪流」,每次爭端一發生,還是哭的哭,鬧的鬧,推人的推人,搶贏的趕快跑。

我和其他媽媽們正在聊天時,謙謙走過來跟我說:

「媽媽,小朋友搶我的玩具,我很生氣。」

通常我會看情況,若不嚴重,我就告訴他如何自己去處理,比如說讓手上先拿到的人玩,其他要玩的人在旁邊等,從一數到十,然後換人。若是複雜的情況,我就會出面去解決。

吃完飯沒多久,他又過來跟我說:

「媽媽,我好累。我想回家了。」

我一摸,發現他體溫有點高,的確看來怏怏的,精神不是很好。

此時,有一個媽媽對我說:

「他好棒喔!都會來告訴妳他的感覺和想法,而不是用哭鬧的方式。我常常都是搞不清楚我兒子到底為什麼事在生氣。有時候他自己做不了一些事,很挫折;有時候是身體不舒服,但總是用發脾氣的方式,不知道用說的,也說不清楚,結果搞得我們兩個都很生氣。」

她這麼一說,我才想起來,真的,謙謙一直都很善於用語言溝通而非用發脾氣來表示他的不高興或不舒服。雖然他開始說話不算早,但我從一開始就很強調地幫助他用語言來表達他的情緒及需要。

從他還在襁褓中開始,我就常常在摸不清他的情緒時對他說:「生氣沒有用。」

然後等他夠大,大約一歲多開始,我知道他已經可以聽懂道理,我就會刻意地不對他用發脾氣方式所要表達的事情作回應,只是一直重複提醒他:

「哭沒有用,媽媽沒辦法瞭解你到底要什麼。」

有時候即使我其實知道他要什麼,但還是會選擇忍著不去滿足他的需要,尤其是當他用沒有禮貌的語氣,甚或大吼大叫來作要求的時候。然後我會花時間教他辨別他當時的情緒:是高興,難過,還是生氣。原因是什麼?是肚子餓了,哪裡痛痛,還是身體很累,想睡覺了。

也許你會想,一歲多的小孩怎麼可能會懂得辨別這些。其實人對身體的感受是一種本能,我們要教的是把他當下的感受與某個詞語連接起來,這樣有助於他早早學會用語言而非用肢體來表達。

而且就身為一個有自尊心的媽媽來說,我不能忍受一個對我無理取鬧的小孩。我認為我有必要讓孩子在還小的時候就學會一個終身受用的道理:發脾氣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對我而言,當時這麼做最直接的動機,是因為我看重自己身為母親的尊嚴和權威,不想被他牽著鼻子走,更不願意在接下來十幾年都做他脾氣的奴隸。

對一、兩歲的小小孩說,生活中有太多的挫折可以作為例子來做這種訓練。當然一開始他不能很正確地表達,但是在提示及幫助之下,只要他願意轉換方法,嘗試用語言或其他能溝通的方式讓別人瞭解,我就會給他很大的鼓勵。所以,很自然地謙謙就學會如何表達他的情緒。當他不高興時,他會主動來告訴我:「我生氣了!」然後等我來和他對話,發現他生氣的原因,幫助他解決問題,而不是突然莫名其妙地哭鬧或打人。

除了辨別及說出他的情緒之外,我也很注重和他一起探討原因。這和訓練他能聽懂道理並被理性說服是息息相關的。我希望他能很習慣地去知道並思考大部分的事情及情緒的發生,都是有原因的。即使當他被處罰,或被要求向別人說「對不起」的時候,都是有原因的。我不會只停留在憤怒、處罰、或道歉的階段,而會即時,在他情緒比較平復,但還沒有忘記所發生的事件之前和他對話,問他是否知道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或引導他去思考、明白事情的因果關係。他必須了解,他之所以被處罰,絕對不是突如其來的,或因著大人自己的情緒或毫無道理的要求,以免他心裡積怨,認為自己總是被處罰,被說教,被犧牲。同時也讓他記住,以後只要同樣的事情再發生,他就會再得到同樣的遭遇,因為所遵循的道理是一樣的。

遵循同理,當我請他幫忙,然後跟他說謝謝時,我會說:

「謝謝你幫我把房間的門輕輕地關起來。」

讓他每次都很清楚是什麼具體的事情值得我向他道謝、誇讚。這樣在潛意識裡繼續強化他的正面行為,而不是只是簡短地交代了事或含糊其詞地說聲:「謝謝。」

有一天,當他看見我在拆他的床單及枕頭套,準備要拿去洗的時候,他立即跟我說:

「謝謝妳幫我洗枕頭套,讓我有乾淨的枕頭套可以睡覺。」

窩心之餘,我微微詫異,除了善於表達對人的感謝,他果真被我影響,會使用非常完整、精確的句子來表達前因後果──讓我有乾淨的枕頭套可以睡覺。

「媽媽,我非常愛妳!」(不只是我愛妳,而是我非常愛妳。)

「謝謝妳煮我喜歡的白菜給我吃!」(是我喜歡吃的白菜)

「謝謝妳買小朋友用的牙膏給我刷牙。」(是小朋友用的牙膏)方法

 

因為我自己對文字具特別的敏感度,平時就會注意文字使用的正確性。而正因為他只是個三歲小孩,對語言仍在學習建構的階段,我和他說話時反而會更刻意使用非常完整的句子來描述一個場景及因果關係。

當他剛開始學說話的時候,我心裡總是想,他對於這個世界的許多事物是完全陌生的,尚不瞭解,看到什麼一定都覺得很好奇,可是又還不會明確地問問題。所以我都會很主動、很殷勤地隨處把所見到的事物詳盡描述他聽,有點像是把他當作一個眼睛看不見的人,或者從外星球來訪的旅客。所以,在開車的路上,就常常會聽到我像導遊似地跟他說:

「你看!那邊那個白色的房子,上面插著兩面國旗,國旗是紅色和白色相間,藍色裡面有好多白色的星星。」

「前面好遠好遠那裡有幾座綠色的山,山上是一片藍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雲。好美啊!」

「媽媽剛才嚇一跳,因為前面那個 Toyota  的黑色車子突然停下來,讓我差一點撞到它。」

雖然聽起來好像有點冗長,但我覺得可以藉此來讓他在不知不覺的對話中學習正確的文法及清晰的表達,不但有主詞,動詞,受詞,還加上各種形容詞,副詞及介系詞。例如他一開始說話就會在句子中加上「當然」、「直接」、「原來」、「終於」、「然後」、「接下來」、「在。。。(哪裡)」等詞語來修飾語句或做更加詳細的描述。我暗地希望這樣能有助於日後他的作文及組織能力,還有訓練、增進他的觀察力。

謙謙並不是一個非常外向多話的孩子,但是我常常聽到其他孩子的媽媽或老師跟我說,她們很驚訝只有三歲的謙謙在表達時會加入很多的形容詞,而且用詞精確。

比方說,他會說:

「今天我做了一個紅色的正方形盒子。」

「我剛剛看到一個人戴著帽子,牽著黃色的大狗在散步。」

 

「哇!終於可以吃奇異果了!因為等了這麼久,奇異果終於熟了!」

「為什麼妳看起來好像有一點點生氣的樣子?」

「我想要把乾淨的水裝進我心愛的Dora水杯,然後把它帶到車上。」

「我們快要回到我們藍色和白色的家了嗎?」

「我想要去在San Jose  的博物館。」

「如果我把我做的獅子扇子和粉紅色手錶給阿姨看,她就會好高興,然後說謙謙你好棒!」

有一次他在上完廁所時,瞪著馬桶,像發現新大陸似的,大叫說:

「你看!我的大便一條一條,直直的,好像媽媽的腿一樣!」

另外一次,他則是說:

「我的大便一粒一粒的 ,散開來,好像煙火一樣!」

還有一次在家裡的院子,我告訴他,媽媽以前曾經養過一隻可愛的狗,叫白白,媽媽好喜歡他。可是他後來死掉了,我很傷心、一直哭一直哭。非常具有同情心的他聽了之後,泛著淚光,哽咽地問我:

「白白死掉到那裡去了?」

「到天上去了。」

接下來那一幕我永遠不會忘記:他打開他的雙手,向兩旁大大張開,站在草地上,仰望湛藍的天空,抬頭高聲說:

「那我會張開我美麗的翅膀,帶你到天上去找白白,好不好?」

他說的是「美麗的翅膀」,而不只是翅膀而已,令我印象深刻。

表達情緒當然也包括正面的情緒。

其實我本來並不是一個很會讚美別人或輕易說出感謝話語的人,但是在孩子面前,我盡量提醒自己要多表達正面的情緒,給他好榜樣,代替常常一不小心就冒出來的指責和嘮叨。

「太棒了!」「我好喜歡!」「好漂亮呀!」都是謙謙平日的口頭禪。一遇到高興的事,他會開心地大聲說出他的感覺。

同時他也非常會讚美及感謝別人,毫不吝惜。我想這應該也算是表達情緒的一環吧!

「媽媽,你穿這件裙子好漂亮啊!」(即使是一件他常常見到的裙子。)

「那個哥哥的小提琴拉得好棒!」(雖然其實並不怎麼好聽。。。。)

當謙謙受到某個獎賞或恩惠,他會很開心地說:

「哇!謝謝妳!我好高興!」

當我用和善的口氣請他幫我一個忙時,他會高興地大聲說:

「好!沒問題!我馬上來!」

當他受傷疼痛,或身體不舒服時,他會主動要求我為他禱告。當我簡短地為他禱告完,他總是很高興地說:

「謝謝妳幫我禱告,我覺得好多了。」

這樣令人悅耳的話語,生活中天天發生,不勝枚舉。謙謙這種自然發出的體貼和甜美,甚至到了一個地步,讓我自嘆弗如,相信這絕對不是我的功勞,而是上帝的恩典。

我在謙謙身上看到許多美好的習慣,是我自己所沒有的。老實說,這些我處心積慮要教他的,例如表達及溝通自己的情緒,還有時時對人表現感謝和讚美,我自己反而都做得遠不及他。也許是因為他是從這麼小就被這麼教導,學起來很快、很自然,不像我們到了成人以後才開始努力,「知易行難」。所以我常常覺得他才是我的老師,不斷提醒我自己要言行合一,且更多像他一樣,歡喜給身邊的人帶來讚美及祝福的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