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謝謝你!

《取自十幾年前的教養日誌》

某天早上剛吃完早餐,謙謙一個人在玩玩具。我切了蘋果,問他:

「謙謙,你要不要吃蘋果?」

「不用了,謝謝妳。」他一邊玩,一邊很自然地回答,頭也沒回。

過了一會兒,我聽到他突然說了一聲:「Excuse me.(對不起)」

我好奇地問他:「你為什麼要說   Excuse me ?」

「喔,因為我剛剛打了一個嗝。」

 

還有一次,他發燒,身體極不舒服,躺在床上邊睡邊哭。過了吃飯時間,他不想起來,也不想吃飯。我有點擔心地問他:

「謙謙,你餓不餓?要不要吃點東西?」

他把頭埋進被單裡,一邊啜泣,一邊說:「不要,謝謝妳。」

我再問:「那你渴不渴,要不要喝點水?」

「也不用,謝謝妳。」

 

雖然是我們大人教導他要有禮貌,但說真的,有時候他這麼「客氣」,還是會讓我很驚訝,甚至不知所措。

說到謙謙這麼有禮貌,我實在不得不歸功給他爹。

就像所有的父母,我也會告訴小孩什麼時候,什麼場合,要適時地說:「請、謝謝、對不起。」但好像只是因為這是一個社會行為規範的要求,我們也是這麼被教導的,是「應該」做的。但到底在生活的實際中,這些禮貌有多少是真正內化到對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至親熟稔的人,或在每一種負面的情緒之下還能自然流露的?

至少我知道我自己做的沒那麼好。對朋友及外人,我可以很有禮貌。但在家裡,面對熟得不得了的家人,還有當自己在很忙,很亂,很有情緒的時候,才顧不了那麼多。東西想拿就拿,想用就用,不必先問一聲,也不必那麼客套地總是把「謝謝」掛在嘴邊。

但謙謙的爹帶著英國人根深蒂固的講究禮貌的文化及紳士作風,在這方面的身教是100%,其功效遠遠超過我只是嘴巴上面教他而已。有時候我覺得,雖然我們從小學「禮義廉恥」,「禮」還是頭一個最先學的,自稱是「禮儀之邦」,但在這「紅毛番」面前,我可是很羞愧地覺得我們所學到的「禮」,原來只是教條而已。對他們來說,無論年紀或教育程度,也不分對像是誰,這是多麼自然的習慣,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種態度,而不是需被強迫或提醒的行為。

我記得曾在一本書上看到一個真實的小故事。有一個英國人到中國去旅遊,在商店裡看到張貼著許多標語。他問導遊,那上面寫的是不是「毛語錄」。導遊小姐說不是,那是「文明禮貌牌」,上面寫著一些諸如:「多說請、謝謝、對不起」、「歡迎再來」、「不與顧客爭吵」等。

英國人聽了之後非常不解地說:

「為什麼會這樣?這些不都是最基本的禮貌嗎?」

謙謙在他爹身上學到的溫文有禮,典範雖是英文,卻將之自然而然地轉化在說中文的言行環境裡,再加上只是一個童稚的三歲小兒,聽起來令人格外覺得不一樣。他說「謝謝」和「請」之自然,簡直就是他與人溝通的一部份,時時掛在嘴邊,完全不需要我提醒,甚至是一些很平常的生活瑣事,連我根本都沒有期待他會向我道謝,他卻會突然冒出這樣的話:

「謝謝妳買一個新的水杯給我用。」

「謝謝妳打開這個貼紙的袋子。」

「謝謝妳幫我洗枕頭套,讓我有乾淨的枕頭套可以睡覺。」

「謝謝妳煮我喜歡吃的白菜給我吃。」

 

他剛學會自己穿褲子,有一次,我檢查他穿得對不對,然後很讚賞地說:

「哇!你穿得對耶!你會分前面後面了!你好厲害喔!」

他帶著一點自傲又靦腆的笑容,說:「謝謝妳這樣讚美我!」

 

每次碰到這種情形,我就會覺得謙謙反而比較像是我的指導老師。有時候我會忘了為一些小事說謝謝,他就會輕聲地提醒我:

「媽媽,妳要跟我說謝謝。」

或者:

「咦,你剛才撞到我了嗎?」

「對,媽媽剛才不小心撞到你一下。」

「那妳要跟我說對不起。」

「喔,對不起!」

「沒關係。」

 

我知道他並不是「拿著雞毛當令箭」來教訓我,因為他的口氣總是非常溫和有禮,而且事過境遷,不會鑽牛角尖,或質問我、嘲笑我,所以我一點都不介意他這樣提醒我。反而覺得這樣「教學相長」非常好。

平時我也是會刻意訓練他養成說「請」的習慣。我用的方式是先提醒他「要有禮貌」,並且如果他沒有改正,用有禮貌的方式來請別人幫忙的話,我就不會行動(幫忙)。例如:

「媽媽,我要聽歡樂谷的  CD。」

「你有禮貌嗎?」

「請幫忙放歡樂谷的CD 給我聽。」

「哇!你這麼有禮貌,我當然會幫忙你囉!」

這樣的對話是從他還很小,在學說話的時候就開始,日積月累養成的。

他還有一個口頭禪:「那我下次會注意。」

我並沒有特意要教他這句話,甚至不知道他是從哪裡學來的。有可能是我曾經在生氣的時候(比如說他打翻東西,不守規矩,被我罵,等等),訓斥他之後,不知不覺都會加上一句:「那你下次會不會注意?」他就會說:「好,那我下次會注意。」

也有可能是在一個他常常聽的小朋友生活習慣及故事CD裡聽到的。因為有一次我和他一起聽CD的時候,聽到了其中一個小女孩這樣對媽媽說,我才恍然,也許這CD也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還好他學到的是好話,因為CD裡有一些其他的對話,如:「那有什麼了不起!」,每次聽了都讓我捏一把冷汗,生怕謙謙將之學起來,成為他的口頭禪。

每次只要我一生氣,訓話一結束,有時甚至到一半,他自己就會趕快說:「好,那我下次會注意!」對作父母的來說,還真是受用,聽了氣就消了一大半。不過重點還是在於他的態度。

我深深覺得,教養孩子從小待人有禮,不只是因為這是一個社會規範或教條,而是讓他們真的學會「尊重」別人,「感激」別人。就像積極樂觀一樣,這是一種對人對己都有益的生活態度;是一種選擇,而不是被迫的行為。同樣地,教導孩子餐桌禮儀,也是禮貌的一部份。也許有人認為它無關乎品德,但其實我們要教的並不是他一定得怎麼表現或遵循某種規矩才是高尚或有教養,而是要讓他明白這是為了尊重在他身邊一起用餐的人,否則他的行為會造成別人的困擾。這就是一種態度問題。